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新闻 - 详细内容
  • “炒鞋”给艺术品行业带来哪些启示

近段时间,标价几千元的运动球鞋被炒到上万甚至几十万元,令人咋舌。一部分球鞋爱好者望而却步,质疑球鞋交易市场的不合理状况。疑问也存在人们心里,一双球鞋为什么这么贵?

品牌球鞋作为消费品,往往有统一的零售价,因穿着而容易产生损耗。当然,各品牌方会定期或不定期推出“限量款”“复刻款”“联名款”等版本款式,通过明示或暗示消费者这款鞋有“收藏”价值,排队、摇号甚至斗殴等抢购现象层出不穷。


球鞋看似成为投资的热点,但一些理性的人们已经开始呼吁“鞋穿不炒”,希望球鞋回到其应有的价格。

这一股“炒鞋”热潮及伴随出现的现象足以引发我们诸多思考。

一、球鞋被炒作者鼓吹成“艺术品”

这些人往往忽视鞋的实用本质,即使“球鞋文化”“潮流文化”的确推动球鞋走向大众化,但我们可以看到球鞋是明显现代工业设计的结果,大量产品按照流水线工厂标准化生产出来,因此,球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


一双被拍出35万英镑的1972年耐克跑鞋

二、炒鞋中的投机行为暴露了不规范的交易市场

低价收购,转手高价;时而屯鞋哄抬价格,时而制造缺货舆论。爱好者购买许多球鞋主要是满足自身爱好,偶尔可能有割爱之举,但一些投机者并不在乎鞋子本身品质,仅仅将鞋子视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对象,换成其他商品也是如此。

当球鞋价格远远背离了实际价值,一些屯鞋卖出去了,砸在手上。一些人高价得鞋,转眼价格下跌,苦不堪言。而一些以次充好的球鞋进入流通,更是让球鞋交易市场“添堵”,虽然一些交易平台正在呼吁理性消费,但是规范发展仍是球鞋交易市场未来的方向。

三、“野生环境”下催生出了球鞋鉴别人员

球鞋出厂、上市一般都要经过检验检测,即便是所谓限量的款式,也需经过检验检测,不合格产品对消费者利益是有损害的。现有市场还出现了一些人员,主要针对的是真假球鞋鉴别。

这些人是否越俎代庖,还有待商榷。但这些人员大多数没有品牌方授权,也无职业资质,他们通过外观、标签、内容物、材料等方面来判断球鞋真假,因多以经验性内容为主,所以人员水准很难保证,甚至有逢人就称“高手”、“行家”的现象。

四、球鞋与艺术结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文创产品不再是概念上的东西,已经变成商品,甚至成为日常家居用品。从实用发展到追求艺术美感,球鞋也是如此。文化艺术内容确实提升了球鞋的价值,自然在价格上也会有所改变。

当然一些艺术家将球鞋作为一种载体来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毕竟是特例。而大多球鞋仍然还是以实用穿着而生产的消费商品,并不具备艺术品的特质。我们应该欣喜看到艺术融入球鞋,提升了球鞋品质,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前行。

当前的“炒鞋”行为及伴生的现象其实也能对艺术品行业有很多启示。

01| 艺术品、工艺品等概念在界定方面仍要深入研究。

02| 艺术品市场应当保持开放性,在与时俱进中充实艺术品内涵。

03| 艺术品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应该更加完善的细化和量化。

04| 艺术品行业在面对新现象或新问题时,表现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应该考虑纳入规范、标准建设范畴。

05| 收藏者与市场互动过程中,保障双方利益需要有长效机制。

06| 艺术品作为一种重要资产应该在法律理念和概念下进行准确诠释,让艺术品与涉及艺术品的人员、各环节都能“有法可依”。

07| 艺术品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化道路逐渐打通,摒弃乱象的同时,加速培育人才,扩大职业规模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参与共建。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艺术品市场与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艺术创作一样,时代在召唤,收藏永不停息。(文/玉佳)


中国艺术品鉴定网用积累了十余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参与艺术品鉴定、评估标准体系的建设,以期规范艺术品鉴定、评估,促进艺术品行业健康发展。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回归文物彰显强大自信与国力 - 2019.09.24
下一篇: 央美展出30件达·芬奇假画? - 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