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展览资讯
  • “形形 色色”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修班师生作品展

展览海报

 

《屏风系列之一》 107×88cm 王礼斌

 

《七十年前的号角》 杨声 200×300cm 2015年

  • 展览时间:

  • 2016-06-01 - 2016-06-08

  • 开幕时间:

  • 2016-06-01 16:00

  • 展览城市:

  • 北京 - 北京

  • 展览地点:

  • 恭王府艺术沙龙

  • 学术主持:

  • 杨声

  • 主办单位:

  •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 展览备注:

  • 展厅:西一区艺术沙龙

展览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人物画传统一直有着两条脉络:一个是以徐蒋体系的素描加笔墨的现实主义写实画风;一个是以叶浅予先生开始、以西方现代绘画形式与民族传统风格相结合、强调个性表现与创新的水墨表现主义,此观念与林风眠等一批留欧的中国画改良派一脉相承。其后的卢沉、周思聪、李少文等央美老先生在继承中央美术学院写实、写意及创新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研究、教学及创作,真正确立了中国画现代性的艺术面貌和学术坐标。他们的研究成果成就了一大批如田黎明、唐勇力、刘庆和等现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画家,更是目前所谓“新水墨”画风艺术家们的学习典范。

中国画以其独有的形式语言的意象性表现是其别于、高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本质和基础。而明清以后因文人画的独大一统使中国画原有的造型因素逐渐弱化以致势微,而五四后的欧洲学院写实与传统笔墨的嫁接、其强调科学造型性的结果是以牺牲中国画意象空灵的品质为代价的,这条路显然不是中国画创新的大道。

对西方现代绘画形式的学习和借鉴,可以帮助我们从单调乏味的写实观和脱离生活现象的笔墨概念中走出来,从追求纯粹的画面美感出发,发现形块、色块、韵律、氛围、节奏、肌理等,以一定的造型观念为支撑,进行有情绪、有思想、有感受的艺术形式语言的研究。这些其实本来是中国画传统的本质,我们正试着以通过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学习为启发,对中国传统造型中的意象因素深入研究,并使其在当代的中国画创作中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我想这应该正是中央美术学院诸前辈先生们所希望看到的光景吧。

杨声2016.4.7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儿童节的礼物: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 - 2016.06.01
    下一篇: “闫冰”闫冰个展 -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