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珍贵!这部古籍详细记录了圆明园是如何建造的 | 艺术头条
每天90秒,艺界大事看个够!
采编/中国艺术品鉴定网
★文化播报★
2019年中秋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19年中秋节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充足,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假期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2.8亿元,同比增长8.7%。
太珍贵!这部古籍详细记录了圆明园是如何建造的
9月12日,圆明园管理处正式对外发布,一直流落民间的珍贵古籍《圆明园匠作则例》重回圆明园,在圆明园正觉寺展出,展期10天。该《则例》两函共48册,涉及建筑、园林、工艺、材料、人工经费等内容,为当时营建皇家园林圆明园时的成规定律。
★艺界纵览★
话剧《广陵绝》北京人艺首演
9月15日,话剧《广陵绝》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首演。该剧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任艺术指导,庞贝编剧,通过魏晋名士嵇康与战国刺客聂政的“同构”拼贴,旨在展现中国传统“道义”精神,反思生命与自由冲突,探讨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2019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举行 万人雨中共享视听盛宴
9月15日,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在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西安大雁塔下举行,公演当晚,西安下起小雨,但数万观众携带雨衣、雨伞到场,在雨中静候公演开始。此次演出曲目包括中国作曲家吕其明的《红旗颂》、鲍元恺的《对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柴可夫斯基的《降E大调序曲“1812”》等。
★展览速递★
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
9月12日至10月31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西山内外,永定河畔,远古人类的足迹与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交相呼应,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就形成于这“一山一水”的怀抱之中。展览介绍西山永定河地区从远古人类起源至新中国成立的演变历程,展现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与生态恢复。
中国龙文化特展
9月12日至11月10日在江苏常州博物馆展出。全国各地150余件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龙”元素文物参展,涉及青铜器、玉器、瓷器、陶器、书画等多种门类。展品包括早期龙形象的天津博物馆藏玉猪龙、揭示良渚文化风貌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龙首纹管、徐州博物馆藏双区龙纹青玉璧、苏州博物馆藏唐代大金龙等。
★艺术杂谈★
装玻璃幕墙增照明 考古工地可“夜访”
近日,位于河北正定的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已安装玻璃幕墙,并完成了夜间亮化工作,面向公众开放。即使是在夜间,在灯光的照射下,游客也可步行一边观看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和文物出土场景,一边观看透明玻璃幕墙上张贴的遗址介绍,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老北京“兔儿爷”的民间传说
过去,说起过中秋节,“请一尊兔儿爷回家”是许多老北京人必做的事情。传说某年北京城闹瘟疫,嫦娥派身边的玉兔下凡,去解除这场灾难。玉兔化成女儿身来到人间,不方便抛头露面,便去寺庙中向韦陀借了金盔金甲穿上。瘟疫消灭后它累得不行,还衣服时倒在寺庙山门外旗杆下。人们将兔儿爷请回家中,其实是希望它能保佑亲人身体健康,在来年中秋到来之际,还得将请来的兔儿爷送走,表示灾病也跟着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