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尺寸:长11厘米*宽5.5厘米*厚0.5厘米
类别:宝玉石类
重量:41.5克
根据出土的文物艺术品来看,中国古代曾经广泛分布着犀牛种群。西周时期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山东寿张梁山出土的小臣艅犀尊,这些文物艺术品虽进行了艺术化加工,但犀牛的特点依然明晰可辨,形象生动,说明犀牛在当时并非是单纯想象中的动物。
由于犀牛形貌特殊,生有独角,皮厚粗糙,攻击力强,甚至狮虎也不敢轻易与之为敌,故以犀牛为主题的艺术品往往有一种勇猛无匹的气势。本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犀牛璜佩。玉璜呈虹形,腰部鞍形下沉,精妙表现出犀牛体态。通体黄底褐色沁,沁色过渡自然而不突兀,雕刻手法带有战国时期玉器简洁有力、潇洒自如的张力,正符合犀牛一往无前的磅礴气概。由于气候变迁与人为干扰等多重原因,犀牛的数量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急剧下降,故以单独的犀牛为主题的文物艺术品便弥足珍贵。知玉之音,知玉之色
知玉之形,知玉之品
欢迎入群品鉴交流

文物艺术品。七零八落的历史碎片,质料、造型、纹饰、文字、甚至伤痕,诉说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每一件器物,都像一卡一顿的语句片段,不吐不快般地表现自己。有时我们叫它们“文玩”,玩的就是这种神秘,玩家想把这些破碎的线索连缀成完美故事。
《中国器物简史》——由原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主任吕少民主持编著——用器物承载那份千古幽思,时而波澜壮阔、时而静水流深,玉器、金属器、陶瓷器、书画家笔墨等,演绎古代宗教、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日常生活不同的侧面,又构架出一个动态完整的运动的四维世界。
本书依朝代先后顺序划分为十二章,通过器物演变,将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跃然纸上,诉说自夏至清的器物演变与文化变迁,希望从鉴赏角度为艺术品爱好者构建起一个宏观的中国器物史架构。

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公众号(微信号:zgyspjdw)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或邮箱(jiandingwang@163.com)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