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美颜相机,妹子也能美美哒!
唐代·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女子之美,无论心灵手巧似乎总不及容貌秀丽。
爱美之初,先将妆梳
《女史箴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宋 妇女束发雕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容颜是一张名片,修饰需要工夫。中国古代把梳妆这种日常生活行为融入艺术之中,正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描述一样,总要借助器物去实现美颜效果。
铜镜映人,盒奁盛物
唐 三彩梳妆女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宋 月宫纹镜 湖南省博物馆藏
清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鉴作为盛器有盛水照形的功能,很早就被作为镜子来用,“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鉴,声转为镜。”因此后来出现的铜镜更加方便梳妆,镜中出现倩影无数,能流传下来往往都是幸运的。
西汉 双层九子漆奁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元 黑漆莲瓣形奁 上海博物馆藏
盒奁之类器物本是容器,随着梳妆的道具增加,妆奁的作用显现,甚至成为女子嫁妆的代称。历代造型与用材多有偏重,中国传统造物追求“器以载道”的意境,妆奁的发展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梳篦柔发,妆台修容
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局部(宋摹本) 故宫博物院藏
唐 金梳背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 玉花鸟纹梳 故宫博物院藏
在我国古代,梳篦统称为“栉”,是女子的簪、胜、钗、珠花、步摇、金钿、勒子、栉等八大古代首饰品之一。因而,引申为妇女的发饰。苏轼有诗曰:“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在头发的处理上古人是非常注重梳篦的使用。
宋 苏汉臣《靓妆仕女图》(局部)
明 黄花梨折叠式镜台 上海博物馆藏
妆台具有多功能,虽不似盒奁轻便,但是容纳空间增加,同时造型多样,集合了古人的艺术智慧,渐渐成为女子闺房的代称。
注:本文为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