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新闻 - 详细内容
  • 你所不知道的红木——红酸枝(中篇)

 

红酸枝的本身特质与人性

 

 

    红酸枝在搁置一段沉寂的岁月之后,在清中期慢慢得到皇族青睐,一直到最后成为弥补紫檀缺失的替代品,跃居为宫廷第三大御用贡木的崇高地位。这不仅是机遇的原因,更应该是红酸枝本身的特质符合我们心理上的某些标准,加上某些契机触动,即引发潮流。所以在这一节,我们需以质朴的状态力求把眼光回归到红酸枝本身,以大道的思维去思考探索其中的奥秘。

 

    顾名思义,红酸枝可理解为:红色的、酸的,树。然而一般说到“酸”,是会对人产生自然生理反应的,尤其是杨梅的酸,估计只要想到口水会马上出来,这算是对人比较正面的影响。但是在嗅觉上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好的,因为酸属于刺激性的气味,且经常和酸臭、穷酸味等这种词联系在一起,别说醋酸味,那也只是部分人喜欢而言,属性也是属于刺激性调解口味用的,很多小孩闻到都受不了,从这个角度看,对红酸枝又是不利的。那么到底红酸枝的“酸”是属于哪种性质,贬义还是褒义,需要进一步细化探讨。假如要我说用两个字形容红酸枝的酸味的话,那就是:“奇特”。它的“酸”是一种奇特的香,柔和了木香、清香、沁香,天然的调和成了一种柔和细微的“酸香”,不刺激、不过激、却又提神,散发着独特的标志。不仅颠覆了酸带来的负面影响,保存了正面能量,更达到只要是闻过红酸枝的酸香气味的,就难以忘怀。最好的证明就是民国时期大量红酸枝家具的制作,以及近几年红酸枝的强势复苏,充分用市场证明了自己的“酸香”特质是及其受欢迎的,所以才说红酸枝的酸香是奇特的。

 

(红酸枝切面)

 

    而红酸枝的颜色自然就是“红”为主,稍稍掺杂了黄、深红、深褐。“红”在前面紫檀篇章的时候有说过红色在我们民族文化传承以及日常民俗中就潜移默化的融入了吉祥喜庆的内在符号。所以与西方人对红色态度的不同,我们是很喜欢认可红色的。在这里还可以从进化与色彩感受角度补充说一些红色与我们感受的内在联系,对色彩比较敏感的或者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都知道,红色在冷暖色调里面是属于暖色系的,并且冷暖划分不是简单的理论划分,而是严格从心理学、人类视觉反映划分得出的。这是从人与自然的原始属性就决定的,在原始社会祖先要取火生存,这是因为火是一种燃烧物质而产生热能的一种能量释放,它能够带来平衡大自然能量的力量,包括帮助人类躲避猛兽、驱寒取暖等,可以说没有火,就不会有人类的文明诞生,因为人类假如连平衡大自然能量这一关都过不了的话,维持生存就是很大问题。所以人类在基因中就认可了火带来的安全感。而最关键的是“火”的颜色就是红色为主,这点就是关键,所以我们对红色的就产生了生理上暖、安全的反应。所以对红酸枝的感受也就是充满安全友好的,且红酸枝不仅是简单的纯红色,它是属于调和了灰色、黄色、深红色的高级红,这样就不会使人感到纯色视觉冲击太强,难以长时间接受,这是一种很稳的颜色,这一点学习过色彩和油画的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常人能感受的到那种视觉带来舒适的感觉,或许只是无法用专业形容词表达而已。所以通过剖析人类对色彩的感受以及红酸枝本身的颜色,充分证明了,其能够带来舒适感、安全感、这无疑是红酸枝受欢迎非常重要的一点。

 

(红酸枝切面)

 

    关于纹理,红酸枝纹理相对黄花梨来说是没有那么华丽多变,纹理走向也相对普通,不过这不重要,因为红酸枝本身不是靠纹理出名的,它的纹理只要清晰流畅即可,并且我们知道清后期,它是被认为是紫檀的替代品,所以它关键在于它的沉稳肃穆,繁华的纹理反而会影响其效果。红酸枝氧化后,颜色、纹理整体都会呈现一种统一深色的色调,肃穆沉寂,且细看又会有丝丝纹理若隐若现,如水斑纹、行云流水纹、垂卷云舒纹等等,在整体色调中呈现一丝变化,增加了探索的乐趣,亦有画龙点睛之效。

 

    触感好于不好一般取决于材质的细密度以及油性,因为越细腻,油份合适就会光滑、温润、不干涩。油性少或者细密度粗的材质手感就比较生涩、粗糙,如普通的杂木,不管抛光的多光滑,不上油漆就会生涩,还容易被虫蚁腐蚀,手感也就不会很好。在紫檀和黄花梨的篇章里,我都找人实践接触后,写下自己的感受,这里就不需要再那么主观,我想从质密度,油份来分析,因为这两个毕竟是决定木头触感的重要条件。在篇章开头我们已经知道红酸枝的气干密度在1.01-1.09g/cm3,是大于水的密度的,基本上就是入水即沉。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或略明显。管孔在肉眼下下略见,含黑树胶;弦向直径最大244 U m,平均104um;数甚少至略少,2一13个/mm 2。轴向薄壁组织颇明显,主为同心层式细线状(宽,一4细胞,与射线交叉局部略呈网状或梯状),稀冀状。木纤维壁甚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亦然射线组织同形单列(较多或甚多)及多列(两列成对或2一3列)。结构细,纹理通常直;从上面这些物理数据可以看出红酸枝是胶质多,且密度大,所以不难得出,红酸枝的手感是不错的,还有一个可以证明的是,现在红酸枝老料家具都是不上漆的,这意味着红酸枝光身就能够达到上油漆的效果,并且现在来说红酸枝数量比较有优势,所以红酸枝的体验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

 

(红酸枝拼板桌面)

 

(红酸枝切面)

 

    虽说红酸枝的存有量相对海南黄花梨与紫檀来说是相对比较多的,但是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大量砍伐之后,以及近几年红木家具文化的再次觉醒,使得红酸枝也变得岌岌可危,之前已经说过,红酸枝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说明其已经供不应求,且面临物种灭绝问题。所以在市场上,大量的厂家也在寻找它的替代品,可以明确说的是不久的将来其稀有度会显著提高,就目前来说能够用的起红酸枝家具、工艺摆设的也是非富即贵,所以其拥有符合人性对稀有性美好事物追求的特质。



注:本文为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艺界动态】|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笔墨高峰 - 2015.12.09
下一篇: 【艺界动态】|屠呦呦故居入选浙江宁波市首批历史建筑名单 - 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