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艺术品选对,胜过买贵交学费
不久前,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在对几件送鉴品的鉴定评估工作中,发现购藏者们一些收藏误区,兹以举例说明,提醒众多艺术品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檫亮眼睛,减少盲目性。
图一
图二
图三
以上三组物件经鉴定为现代工艺仿品。器件底款仿古,是用现代化学材料、现代造型技艺、价值不高的伪造臆作。
图四
图五
图四、图五物件经鉴定虽然不是仿古伪作,但却是“以次充好”。图四物件是以阳起石冒充和田玉。图五物件是以昌化黄石冒充寿山田黄。因此评估图四、图五物件的价值是以其真实材质为标准的。
附相关鉴定证书:
人们灵魂深处对美的渴求在现实中往往钟情于各种艺术品上,所以不必讶异一部分人将艺术品充满自家厅堂的情形。如今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但因为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本应被美填满的地方却是乌烟瘴气,更有甚者的是一提到艺术品市场,有人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声称水深害人不浅。但问及他们为何持上述态度,大多数的解释就是认为艺术品市场中艺术品造假现象太多。吊诡的是一谈到如何辨别艺术品真伪,很多人却又无言以对。
不能否认艺术品市场的乱象,但也不能遗忘真正艺术品这一部分。正如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那样,艺术品市场的规范需要时间,也需要多方努力。从艺术品收藏者的角度来看,自身先把好关,购藏艺术时才能减免损失。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浮躁影响到艺术品收藏者,很多人购藏时盲目冲动,上当后捶胸顿足。盲目冲动主要体现在“三不知”:不知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区别、不知艺术品真伪、不知艺术品价值。花了艺术品的价格买了工艺品,把伪造的艺术品当宝贝,将真艺术品当普通物品交易等事例比比皆是,这些情况往往导致学费交贵,伤心遭罪。(文/玉佳 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