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常见造假方法通论(三)
改造臆作是指作伪者利用名家名作,进行深加工,或者根据风格特征进行“臆作”。具体可分为以下类:一、模仿特征;二、改头换面;三、移花接木;四、东拼西凑;五、上款藏印题跋。
一、模仿特征
一个书画家长年累月所形成的笔法习惯,无论其作品题材如何变化,总能看到他的笔法轨迹和风格特征。作伪者往往故意在伪作上夸大原作者的某些习惯性特点,哪怕是缺点,也尽其渲染,其用心是使人猛然一见,反而会产生“开门”(见山)效应。
有很多名人书画,风格极其鲜明,特点非常突出,不少玩书画的“老手”,以不看题款便知何人作品来炫耀自己的“眼力”,作伪者抓住这些人的轻浮心理,专门模仿原作特征,以至达到以假乱真程度,使某些骄傲粗心的投资者打眼上当。
李苦禅真迹
模仿特征伪作
二、改头换面
所谓“改头换面”即对真迹进行一番“手术”,或改变方向位置,或颠倒、错位、移动,或增添、删减,使加工出来的伪作焕然一新,以达到令买家产生陌生感、不辨真伪的目的。由于伪作已经过一定的美容加工,同真迹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买家往往极易被其蒙蔽。
三、移花接木
所谓“移花接木”,即对原作变戏法大搬家,将一件作品中的人、走兽或景物移走,而改换、嫁接成其他内容,一件“新作”便出笼了。由于作伪者对某一家的东西经常模仿,极为熟悉,故制作起来相当容易,有些移花接木作品甚至天衣无缝,一般人很难察觉。此类作伪手法屡见不鲜,且屡屡得逞。主要表现在一些动物画与人物画中。例如拍品《猫》与《松猿》,便是将徐悲鸿纪念馆真迹《为谁张目》进行移花接木后的两件伪作。
四、东拼西凑
所谓“东拼西凑”,即将不同作品拼凑在一起,形成一张所谓的“新画”,使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说不清道不明。此类作伪目前在市场上不在少数,对买家具有较大的欺骗性。由于是拼凑而成,故布局构图往往易犯生硬呆板之弊,彼此关系难于处理协调,是该类伪作之通病。细察之,自能看出蛛丝马迹。此类作伪通常是在同一画家中使用。
五、上款藏印题跋
一方面,造假者煞费苦心地在伪作上款上打主意、做文章,利用人们盲目相信名人收藏的心理,故意仿造画家友人或一些领导人的假上款来唬人,以标明拍品来路可靠,藉此吸引买家的注意,并消除买家畏惧买假的心理。另一方面,通过翻刻、伪造、钤盖一些著名书画收藏家的鉴藏印,以标明拍品来路可靠、流传有绪,以博取买家信任。再者,造假者利用人们盲目相信名家鉴定题跋的心理,刻意伪造名家的假跋,以骗取买家的信任,诱使其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