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论坛 - 详细内容
  • 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扎实推进新时代文物保护科技创新

作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一整段文字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在党的历史决议中是首次,为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国家级科研事业单位和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者,我们倍感振奋、无比自豪,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物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一百多次,引领文物事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工程,开展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制度。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政策供给前所未有,全面压实文物保护责任前所未有,全面拓展文物工作格局前所未有,文物保护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国家文物局要求,坚持科技创新,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获得以“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加固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彩绘类文物高光谱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为代表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钱学森城市奖等院外奖励21项,以“一种用于石窟岩体裂隙的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面向不可移动文物构件的数字化定位修缮装置”为代表的国家专利10项;成功申请以《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研究》为代表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3项,承担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部分寺庙石质文物科技保护为代表的重大工程项目455项,出版专著119部,发表论文677篇,培训国内外各类文物保护人员9238人次;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自筹资金832万余元、协调合作科技企业赞助325万元,共同完成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帮扶任务;自筹资金100万元,与河北省文物局、承德市人民政府、承德市文物局共同建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基地、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修复实验室,积极为地方文博单位服务;自筹资金33万余元,牵头完成河南省特大暴雨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编制文物灾后受损状况及危害性评估报告,提出可行性灾后受损文物抢救保护工作计划,总结河南省文物防灾减灾的经验及教训,指导全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承担尼泊尔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修复一期、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柬埔寨吴哥古迹遗址修复4项重大援外项目,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奋进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新征程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重要理论创新与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文物保护事业中,转化为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及扎实推进巡视整改结合起来,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发展目标,按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在积极探索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上下功夫,在推进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发展上用气力,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突破,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能力和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

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窟寺岩体稳定性预测及加固技术研究”、“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研究”、万人计划“古代岩土建筑遗址保护修复材料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第三版)编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陆海丝绸之路出土玻璃制作工艺的同步辐射应用研究”等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和基础理论研究整体水平;结合编制体制调整,加快推进科研、项目、岗位、薪酬等方面的改革,配套完善高素质人才引进制度规定,建立健全绩效奖励机制,进一步从制度上保障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长城保护、石窟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修复等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工程设计、研究与实施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制定文物保护修复教育培训专业标准,建立健全文物修复师职业技能评价制度,面向行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资格资质类培训、专业技术及工程专项培训等,不断完善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和推进文物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援助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和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一期竣工、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二期立项实施,推进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并开展综合性研究,完成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移交,谋划援助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项目,践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讲好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发挥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家队”作用,勇于担当“急难险重”,敢于迎接严峻挑战,为推进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 2021.12.25
下一篇: 国家文物局就开展文博精品共享课程征集工作发出通知 -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