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革命文物丢了“身份证”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期,某地派出调研组,对当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组负责人告诉笔者,几周时间转下来,发现不少亮点,总体感觉是各单位对革命文物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也涌现了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保护利用经验。同时,少数地区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怕担责任,多年不公布新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其中之一。
怕担责就不干,这不光是懒政思维,地方相关部门或者个别领导的工作理念也存在大问题。具体到革命文物保护层面,这个道理更加浅显易懂。一处革命旧址,不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一旦出了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逃避责任。如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就有了“身份证”,成了“正式工”,按照法律规定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以是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来决定是否保护革命文物,个别地方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就有问题。
众所周知,近百年来的革命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社会富裕,目前正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迈进。筚路蓝缕的征程中,各界仁人志士战斗、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成了后人缅怀先烈、致敬信仰、增强信心的好去处。一件件实物,尽管有的已破旧不堪,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和力量,始终激励着当下的群众继续前进,继续奋斗。经过岁月的洗礼,革命文物所散发的光芒愈发强烈。
可以说,保护和利用好革命文物,不仅仅是时代赋予相关部门的光荣使命,更是每一个普通人的义务,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用心的一项工作。
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各级党委政府层面,近些年对革命文物的保护愈发重视,原因不说自明:革命文物有重要价值,革命文物的保护到了重要节点。一些革命旧址,因常年得不到修缮或管理,已或多或少存在无人问津、杂草丛生的情况。更有甚者,处在随时可能垮塌、倾覆的危险境地。一旦失去就不再,保护革命文物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以时不我待的决心和勇气,克服困难挑战,担当起责任,助力红色基因传承。
当然,现实存在的工作阻碍,相关方面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比如,有的地方财政,多年来给文物保护的资金是零,全靠上级部门支持;有的虽然不愁资金,但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方式缺乏创新,举办展览就是罗列图片,进行修缮就是垒砖换瓦。
革命文物的保护是一篇大文章。写好这篇文章,需要有研究、有规划、有务实举措。最重要的,是各级相关部门和从业者,要带着对红色精神的深厚感情来做这件事,用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