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吕少民说玉 - 详细内容
  •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拍摄30年抢救珍贵典籍近15万种

    记者26日从“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成果展”上获悉,近30年用缩微拍摄技术抢救的珍贵典籍近15万种,已抢救文献胶片共计长度约为3534公里,超过北京到曼谷的距离。

    该展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以下简称“缩微中心”)承办。展览运用互动体验方式,让观众亲身体验典籍文献如何拍摄成缩微胶片,并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胶片还原设备,体验光学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不同。

    缩微技术是一种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把原始信息原封不动地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感光材料(通常是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传播和使用的文献保护方式。缩微胶片具有真实反映文件原貌、内容不可更改、具有法律效力、保存时间500年以上等优势。珍贵文献以纸本、数字、缩微三种形式共存已成为国际共识。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介绍,1985年至今,缩微中心先后带领25家成员馆,共同开展珍贵文献抢救工作,缩微拍摄珍贵典籍近15万种,共计6700余万拍,其中善本古籍31759种、报纸4378种、期刊15230种,民国图书98493种。

    据统计,在缩微中心各成员馆已抢救的各类文献中,至少有20%的原始文献因纸张老化、载体破损等原因,现已完全无法阅读,因缩微品的存在其内容信息和载体形式特征得以保存下来。而在所有已抢救的文献中,至少有70%的原件已不再提供一般阅览服务,缩微文献正成为读者利用的热门文献。

    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免费持续至1221日。(文/应妮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第二讲第二节:选购这种紫砂泥肯定没错 - 2014.11.27
下一篇: 第二讲第三节:壶形的变化 - 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