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吕少民说玉 - 详细内容
  • 《说玉》第二章 第五节 “绺裂纹”

绺裂纹,是岩石蠕动产生位移的表面微观现象,它是受大地应力作用和温差变化等因素产生的。玉石的体态是亿万年自然形成的,它自然纹理和体表、体内的杂质是一定存在的,往往加工时被工匠做为瑕疵去除或避开了。每件古玉器都是选择用最精美的部分雕琢成器,高古玉(两千年前)当朝的玉器都是精美无比的。由于高古玉多数都是片状器物,承受力相对较差,玉加工成器后品玩数年再入土,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受到地应力和地温差变化影响,久而久之产生蠕动移位。形成了新的岩石颗粒边界滑动,进而产生新的变形、新的纹理,也就是新的裂纹,由于这种裂纹很小且成片,称为岩石的绺裂,这就是我们考古作业中常见出土器物变形的表面现象——绺裂纹(肉眼可见到的细小纹理)。

绺裂纹的特点:

1.高古器物、片状器物上多见绺裂纹,近古器物较少见。

2.器物上的绺裂纹往往规律而有方向,无特定位置。受力大的部位绺裂严重,受力小的部位绺裂较轻,明显轻重不一。另外,一件器物上不会完全布满绺裂纹。

3.器物总是薄弱的环节绺裂多(特别是片状器物),玉质差的部位严重。

4.器物绺裂纹内总是伴有沁色(棕色、黑色、红色等等),一定有轻重缓急。

5.细小的绺裂纹,往往形成牛毛状、纹理密布、呈片、呈条状、沁色由清晰到模糊,走向有规律。

6.严重的绺裂常伴有石化现象,残缺、断裂和透沁。

我国商周时期,兔子被认为一种瑞兽,商周时期较为流行,因此成为雕塑艺术表现的对象。春秋战国时期玉兔造型装饰抽象深奥,给人一种神秘感,其玉工琢玉工具力求锋利,雕琢线条挺劲、准确、流畅。

此兔玉色乳白泛青,有很重的沁斑和钙化。体形扁平,作卧伏状,首略昂,口微张,圆眼突显,大耳后竖,凹背翘臀,短尾上撅,前肢蜷曲撑地,后肢贴于腹部,形象写实。眼、耳、鼻、足结构均用粗阴线减地法刻出,头部钻一圆孔用于穿系佩挂。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尤其长耳与短尾的着重表现形成明显对比,一种蓄势待发和机警灵敏的神态被刻画的活灵活现、跃然眼前,难得一见。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 2014.03.19
下一篇: 本篇已是最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