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吕少民说玉 - 详细内容
  • 《说玉》第二章 第一节 “材料”

第二章:识玉

古玉鉴定与其它古文物鉴定一样,是集考古、人文、历史、美学、工艺、物理、化学、材料等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科学,书本和课堂知识是必须的,它为考古与古玉鉴定奠定必要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在理论知识的辅助下多看真品、馆藏品,拓宽视野,多参与实践活动和专家交流,才能逐步增长阅历,提高鉴赏水平和识别能力。

第一节:材料

古玉原材料使用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史前生活在东北地区、中原、西北、西南、东南地区及长江下游的先人们,由于交通不便,大多数是就地取材制作玉器,介于民族文化不同,审美角度各异,且信仰接近、喜好雷同等因素。因此高古玉渐渐形成材质混杂、美玉奇石并用、色彩繁多的现象。例如已出土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三星堆文化等,玉器的用料就各有不同,有岫岩玉、青玉、绿松石、玛瑙等等。经过具体考证,这几个地区出土的器物大多器形相仿,用材差异大,此时雕琢的物件是被用为通神灵的器物、祭祀用品,祭神乃至祭祖(后人称为神玉)。西周以后王室贵族爱玉、崇玉,导致官府四处寻找美石(美玉),此时新疆和田玉以其优良质地独占鳌头(籽料),逐渐就成为了王室用玉。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帝王将相尚玉、爱玉成风,王室将玉霸占为帝王才能享有的特权,普通百姓不能享用,更不能佩戴玉。继而王室对玉的质地要求更高了,由于各地方玉玉质不稳定,杂质多、质地差,致使绝大部分地方玉不能入选。和田玉、岫岩玉、蓝田玉、独山玉以其色泽独特、质地坚硬而稳定,成为该时期主要玉器制作用材。
  此时,玉既是权力的保证又是财富的象征,明令百姓不得珮玉,因此当代人们将此历史阶段的玉器称为高古玉(亦称帝王玉)。高古玉数量不多,而且受到玉器督造官的监督,制作出的玉器件均可说是材质好、用料相对统一、造型美、做工精,特点是:明快清晰(满纹修饰为主),型制更人性化,每件玉器作到精益求精,稍有欠缺都不能入选进宫。
  高古玉在历史上一直被(受到)文人墨客追崇,由于该段历史时期制玉受王权制约,材质非常考究,基本上是以和田玉为主,地方玉运用较少。加上交通落后,大块玉料无法运往中原,故有战国至秦汉时期高古玉“无大件之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监管失当等原因,民间爱玉思潮渐起,很多地域百姓寻玉不再视为犯法,不同玉种再次涌向市场。唐朝盛世年间,民间玩玉之风流行,和田玉、蓝田玉、密玉、岫岩玉、独山玉及诸多地方玉的开采量加大,逐渐形成以和田玉、岫岩玉、蓝田玉、独山玉四大玉种为主,伴有各地方玉充斥的大量涌现,玉原料市场混杂,此时玉器材质繁多。
  这里要强调一点,和田玉以其特有(独特的)质地一直独占鳌头,为皇室所宠爱。直至清代中晚期,由于和田籽料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皇室和市场的需求。缅甸硬玉“翡翠开采 ,给近代玉器市场带来新“生命。翡翠开采量大、交通相对便捷,引进量多,加上翡翠表面靓丽、色彩缤纷颇受人们喜爱,因此翡翠“硬玉在民间受宠程度一度超过和田玉。至于青海玉,有史料记载,明末制玉行业盛行,玉料采集更为广泛,出现了大件青白玉雕,其特点是:玉白中泛青,有水纹,色纯、密度均匀、通透度好,采集于昆仑山脉,与目前市场上青海玉料相近。因此,我们可理解为青海玉的最早发现、应用是明末清初年间,而大批量开采和收集则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了解历朝玉材应用和开采状况,有助于我们鉴定、判别古玉的年代,因此每个历史时期玉材应用状况是古玉鉴定、断代依据之一。

这件玉璜佩,整体造型优美、设计出神入化,雕工略显粗糙,未经抛光。玉璜颜色黄中泛青色,扁平体,有绺裂,受沁较重,正反两面布有黄褐色沁,黑色沁,鸡骨白沁,沁色自然。兽身用春秋特有的减地法雕琢卷云纹,表面土食坑明显。它的出现预示先人们两千多年前对这类大型动物的崇尚与尊敬,此类玉佩传世量极少,是春秋时期制作的一件极其珍贵的(犀型)玉璜佩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说玉》第一章 “赏玉” - 2013.07.16
下一篇: 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郑重声明 - 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