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吕少民说玉 - 详细内容
  • 《说玉》第一章 “赏玉”


作者:吕少民
 
第一章:赏玉

中国文字的创造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形式融汇为一体的。大家看汉字的“玉”是王字加一点,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自盘古开天地,古人造字之初,玉与王的关系就已经确立,玉自始与王形影不离。“”即代表王、亦代表权,有“至高无上”的寓意。
  全国(我国现在)推行简体汉字,简体字成为当今的标准文字,以“国”;字为例,其造型是四面围璧,中心藏玉而成。从这个“玉”字的使用,可以体现出玉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它告诉我们在封建王朝时期,玉是绝对权力的象征(众所周知:历史上玉玺是皇帝使用的,金印是宰相使用的,大臣使用的是银印,地方官吏使用铜钮)。在封建社会乃至民国时期,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识玉为宝,藏玉、品玉则是权贵们显示自己财富的一种方式,也是皇宫贵族的一种生活趣味。而现代社会人们爱玉、赏玉、拥有玉则是民富国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象征。
  七千多年玉文化的发展史,诠释了神权、王权的历史,演绎着神权到王权、王权到民权、民权到民风的进程,尊崇玉是对民风、民俗文化的尊崇,更是对国家的尊崇。几千年来,对玉的崇尚从未因朝代的兴衰、王权的更替而中断。玉的魅力经久不衰,他除了拥有坚硬的质地、自然美丽的外观之外还有着润泽的内蕴,内部结构缜密、均匀,表里如一,色差很小,声音舒扬、清脆锐耳、裂不伤人的内涵,先人便根据他的内涵赋予了他伍德——即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口理自处、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传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扰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即:仁:仁义的仁;义:义气的义;智:智慧的智;勇:勇敢的勇;洁:纯洁的洁。先人用“仁”、“义”、“智”、“勇”、“洁”为人类树立道德观,从此做人有了道德准则,有了道德理念,进而逐渐形成了民族道德精神,发展成民族文化精髓。民族文化精髓流传至今,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止是原物质不可灭,还有着其它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特性,是极少数能够记载人类进化史的载体,所以当人们谈到玉时就会说“玉文化”,玉不愧被誉为中华百宝的“宝中之宝”。
  
 

第一节 尚 玉

 
  玉——《说文解字》解释为“石之美者”,自古被先人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美德,是万物主宰、天地之精灵。它曾被人们打上宗教和道统的烙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曾被视为神权通灵、王权的象征,“玉始终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从玉文化发展和演变中,我们仿佛看到中华民族七千多年历史长河的印迹。通过研究先人们不同历史时期制造玉器的材料、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沁色、雕琢工艺及使用工具,它们的演变仿佛谱写着人类进步、改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记载了人类自然演化的过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历程。
  从历史上的考古记实和文献中记载,大约从隋唐时期开始,人们越来越多的谈论玉。玉的地位从史前神位(祭神之物)到夏商周礼仪(作祭祀的礼器),转变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王权,“玉是帝王专用的器物,是至高无上的标志。古时固有“君子无罪,怀玉其罪之说(说的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百姓身上不能佩玉,百姓身上佩玉将会被视为一种犯罪就有可能杀头)。玉经隋、唐入宋朝才逐步走入百姓中。历史考古资料中可见,自宋代起,尚玉、爱玉之风逐渐大规模进入民间,此时百姓赋予玉的定义更多的是通灵益智、保佑平安、健身养神等,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是人们精神与灵魂的寄托,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百姓民间尚玉,流传着“人以血养玉,玉以气还人的说法,人佩戴玉,玉将天地间最基本的能量——“气置换给人,用来补充能量,有着健身凝神的功效,古时更有着“得玉者得天地神武之力庇护之说。这正是历代君王总想要独霸和享用美玉的原因所在。而今,经济快速发展,物资流通频繁,为收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康之家的国民追慕着祖先尚玉、爱玉、品玉的遗风,“追玉族迅猛发展,他们在佩带、把玩、收藏宝玉中体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品味、鉴赏那种诱惑和愉悦,在比较、探究中感悟“天人合一的深意;在收藏中对玉的感情得以升华,凝固深化。
 

第二节 品 玉

 
1、品玉怡神
  白玉他“高贵而不华丽,厚重而不轻浮。其外表净、润,内部纹路均匀、细腻、缜密,材质坚硬,在同一件玉料上往往色差很小(这里指和田玉料)。如果用灯光折射玉体(聚光手电),玉体内部会呈现出米粥状或云状的纹路,细腻、温润、色纯、少瑕疵。同时白玉特有的结构中有着微观的空间,经人盘玩,人的汗、血、气,缓慢掺入玉体,并逐渐改变玉的润泽,增强玉的厚重感。盘玩时油润由内向外透,它的这些变化给我们的视觉、触觉带来无与伦比的享受。我们盘玩玉时,还会感受到水份含量较少的山料和饱含水份的籽料,光泽、质感虽有不同,经长期佩戴、把玩、血气的置换、油润度一样会改变,温润度会缓慢重现。这时玉的光泽、凝重感虽变化各异,但也同时会给你带来无限遐想,心旷神怡、爱不释手。
  玉的雕工,是对一块美玉进行雕琢,润色是时将人类的智慧和灵感融入工艺。雕玉艺人,对一块玉料的认识使他根据这块玉料的特征因材施艺,对将来的成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其中包含了艺人的心血和艺术灵感。雕玉艺人根据设计,将艺术灵感与大自然的精美巧妙地结合,精准精确地完成器物的琢雕。因此可见,雕琢工艺不仅仅是雕刻刀工精粗的完成情况,它包含艺术家对这块玉的加工设计和施以雕琢。比如巧色雕刻设计、适当的留白、雕琢与玉料的颜色花纹构成意境,用“汉八刀的精简风格还是“乾隆工的精雕样式来表现,以及对“大器不雕的决断等,凡此种种都足以令人神往。所以,收藏玉器不仅仅是对地质学的认识,也是对其化学物理特征的了解,更是对美的追求,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对历史、对古人的崇尚,是心灵上的享受。
2、品玉养生
  人长期佩玉、盘玉,以汗血和气滋养玉,玉会逐渐进行人与玉气场的循环置换,人的汗、血、气年长日久便会渗透玉体滋养玉,从少积多,玉便获得一种稳定的营养:“气场(有科学家称之为电子云)。此气场跟人生理的气场取得平衡,在你生老病痛、体弱气虚的时候置换给你,可助你恢复健康,延年益寿。
  自古便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古训,“子女养玉,献给长辈的美德(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气场最接近,通常子女佩戴玉养玉,玉饱食养份后献给父母、助父母身体强壮)。
  当一件玉器最终属于你之后,要对它进行清洁、修缮、佩戴、把玩(比如制作成配饰,将其变为自己心怡的饰品)让它成为你一生相伴的宝器,起到养神、护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3、品玉保值
  “黄金有价玉无价,美玉价值是多方面的。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玉一直被帝王权贵所宠爱并视为无价珍宝,其中价值远远不是人们现在能想象得到的。几千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和氏壁换城池,一璧置换15城的故事,他的渊源值得我们思考。当代人们知道瓷器好、古瓷贵、皇家瓷售价高,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殊不知在人们赞美瓷器时,往往是说“这件瓷它款式好、做工精、纹式美、釉面润、漂亮极了---像玉!,换言之再好的瓷器也只能是“像玉,朋友们慢慢品味吧。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富裕的国民鉴赏宝物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待保护文化遗产意识逐渐增强,人们会认识到当前的白玉价格只是起点。玉原料贫乏、古玉稀少,升值是必然的,待玉石价格回到他应有的高度时,人们才会真正明白古训,“黄金有价玉无价

 

    战汉  出廓螭龙璧  

  此件战汉(出廓)螭龙璧用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体片布有褐色、黄色、黑色沁,有氧化白斑。璧内满琢卷云纹,上边缘出廓部分琢有两龙纹、用镂雕技法雕琢。出廓璧,是玉璧的廓(边缘)外附琢有纹饰的璧。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石峡文化遗址和后期良楚文化中都出土有廓外附纹饰的玉璧。
  战汉出现真正廓内外附加雕饰的玉璧,以两汉特别是东汉时最多。有的雕在两侧,有的雕于上部,手法多为透雕。纹饰有龙、凤、吉祥文字等。
  战汉出廓璧有大、小两种,大的做悬挂或陈设观赏之用,小的是佩饰。大型观赏出廓璧纹饰以谷纹、卷云纹为主,外缘采取镂空技法雕饰虎、龙、凤、鸟等纹。在孔中雕龙凤、小环等,这样内外结合相得益彰,中间不空,有和谐之美。这类出廓玉璧已经不再是礼玉、葬玉,而是信物、礼物、装饰物了。
  汉代出廓璧品种更多,纹饰更精美,工艺也最精湛,而且出现了雕琢文字。吉祥文字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在汉代玉雕中采用。镂空璧通常为螭虎、龙凤题材,龙身作弯曲爬行状,常与谷纹、蒲纹结合使用。出廓玉璧,数量极少,通常为陈设、观赏璧,这类出廓璧制作精美,有着较高的人文、历史、艺术、工艺、文化等价值,非常珍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严正声明 - 2016.05.09
下一篇: 《说玉》第二章 第一节 “材料” - 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