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鉴藏学堂 - 详细内容
  • 【辨伪常识】详细公开!专家们是怎样通过“纹饰”鉴定一件藏品的真伪的?

专家们是怎么判断出一件藏品的真伪的?


在鉴定过程中的万千种比对、层层推理与思考,最终却往往只是凝结成一句话——“经专家鉴定”。不明白其中原理,收藏者难免心存疑惑。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为你揭秘鉴定方法的“冰山一角”——通过“纹饰”视角鉴定器物真伪,赶紧一起来学习吧!


中国古代民间认为麒麟能带来子嗣,常以“麒麟送子”表达美好祝愿,由此衍生而来的“麒麟送子”在清朝成为瓷器中常用的纹饰题材。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曾收到的一件送鉴品豆青釉粉彩麒麟送子盖罐,即取材于此。


送鉴品  豆青釉粉彩麒麟送子盖罐


此件瓷罐,高18.0厘米,口径11.0厘米,足径14.0厘米,平口,丰肩,肩下渐收至底,圈足,上置一圆形纽伞盖。


瓷罐腹部绘有“麒麟送子图”,一男子骑麒麟背上,正向前走去,麒麟身后有一男子摇曳手中的华盖,画面洋溢着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头部对比

清·青花麒麟纹盘(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清·蓝色缎金线绣花麒麟图挂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送鉴品 

豆青釉粉彩麒麟送子盖罐(局部)


清朝瓷器麒麟送子纹中的麒麟形象多近龙头,表现为前额饱满宽阔,眼珠在眼眶中心,呈圆点状,双鹿角,耳朵类似牛耳,须发丛生。


送鉴品中麒麟额上直接隆起角,眼珠几乎填满眼眶,耳朵上竖微勾,并与角连为一体,嘴部及牙舌比例过度夸张。


身部对比

清·青花麒麟纹盘(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清·蓝色缎金线绣花麒麟图挂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送鉴品 


豆青釉粉彩麒麟送子盖罐(局部)


清朝瓷器上麒麟送子纹中麒麟身体多似鹿,体态灵巧,鳞似鱼鳞状并覆盖全身,背上多见鬃毛。


送鉴品中麒麟体型较长,用不同色彩表现鱼鳞,画工不精致,背上无鬃毛,体态笨拙。


尾部对比

清·青花麒麟纹盘(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清·蓝色缎金线绣花麒麟图挂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送鉴品 


豆青釉粉彩麒麟送子盖罐(局部)


清朝瓷器上麒麟送子纹中麒麟尾部较细,且连接至尾端处,多呈扇形,线条表现清晰顺畅。


而送鉴品中麒麟尾较粗且直接连接尾端,呈三瓣花形朝下,线条杂乱,形态僵硬。


足部对比

清·青花麒麟纹盘(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清·蓝色缎金线绣花麒麟图挂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送鉴品 


豆青釉粉彩麒麟送子盖罐(局部)


清朝瓷器上麒麟送子纹中麒麟多为马蹄,四肢关节弯折表现细致,蹄分瓣或用线条描绘表示。


送鉴品上麒麟四肢布满鳞纹,关节处结构不清晰,蹄部描绘随意,整体绵软无力,似浮于器表。


结论

清朝的麒麟与前朝麒麟相比,颈部变短,神情姿态更加灵动,富有生气。


康熙时期麒麟送子纹较为流行,逐渐成为瓷器中的常用纹饰。麒麟集多种特征于一身,通过结合其身体各部的细节和题材去判断分析出器物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对鉴定辨伪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分析,清朝瓷器上的麒麟纹绘成龙头、牛蹄、马尾形状,体态矫健有力,而送鉴品上的麒麟纹则表现为小头、无鬃毛、模糊粗尾等,整体形象别扭,尤其是对于四肢的描绘,更显拙劣。


综合胎新做、后接底、罐盖与罐型不匹配且后加彩、纹饰绘画粗劣等要素分析,此件送鉴品为现代作品。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纹饰鉴定图解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辨伪常识】古瓷鉴定的终极秘诀是…… - 2022.07.09
下一篇: 【辨伪常识】收藏六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 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