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鉴藏学堂 - 详细内容
  • 闻其声更要看其形

群蛙 齐白石

中国美术馆藏

 

    三伏暑气,夜幕降临稍有凉风,树上蝉声不断,田野蛙声一片,这两物一上一下,相奏夏夜自然妙曲,往往拨动人们心弦。       

    蛙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小动物。蛙类具突出的双腿,无尾,后足强壮有蹼,适应于游泳和跳跃;皮肤光滑,潮湿。其外形特点经艺术化后,既能作为器物纹饰,又能成为塑造主体,以蛙为主题的艺术品带来的艺术体验充满诸多生活乐趣。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壶

故宫博物院藏

 

    蛙作为极为常见的一种动物,其形象出现在人类艺术品中由来已久。原始人类在与自然共存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崇拜对象,经过一定抽象改造出现相应符号,其中线条纹饰的运用经常出现在器物上,蛙纹是原始陶器的装饰纹样之一,或许是青蛙产下许多卵,孵出许多蝌蚪,象征着繁衍旺盛,先民用以祈求生育繁衍。也可能是蛙水陆两栖这种强大适应性,与农事有关,被用来祈雨祷水,期望丰收。

 

商 玉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东晋 蛙形水盂

福建博物院藏

 

    蛙作为塑造主体,其形象更为立体,早期线条纹样可能会突出蛙的某些特征,善跃的后肢,特点鲜明的双目。立体的蛙形象更接近写实,与器物结合,不同时期呈现出独有的审美特征,使蛙形的装饰效果更加突出,与各类器物巧妙结合,甚至成为实用功能直接参与部分。

注:本文为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冥王星有“心形”,中国也有 - 2015.09.19
下一篇: 推进文化产业金融体系建设的几大着力点 - 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