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丨陶瓷鉴定中的“时空形意比对法”
“陶瓷”,是“时空形意比对法”中五大比对类型之一,在“审美”“器型”“纹饰”三大比对脉络之外,与“书画”“宝玉石”“金属器”“杂项”共同构成五大比对类型。在时空形意比对法的纵横比对坐标系统之中,“陶瓷”已形成完善的比对鉴定系统。
新石器时代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彩陶,历经朝代更迭,发展至现当代,留下了数不胜数的陶瓷艺术品。它们见证了中华历史发展,每个阶段的陶瓷历史、艺术特征、文化内涵都与鉴定构成对应关系。
吕少民团队在十多年来积累的陶瓷鉴定理论与实践经验中,研究形成较为完整的陶瓷鉴定基础体系,包括陶瓷鉴定基准和相关著作,出版的《中国陶瓷鉴定基础》在中国陶瓷艺术品鉴藏类书籍中尚属首次,这些科研成果共同构成时空形意比对法的理论基础。
节选自《中国陶瓷鉴定基础》第七章第二节
“陶瓷”这一比对类型系统中,不仅揭示了中国瓷器发展历程、陶瓷背景文化、陶瓷鉴定的要领与方法,大量高清图片数据库还可直接用于陶瓷比对鉴定实践之中。
西汉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 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陶瓷的时代特征都各不相同,都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反复琢磨、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演变规律奠定了陶瓷鉴定的基准。
如汉朝陶瓷以双系壶、双系罐为特色,而魏晋南北朝鸡头壶整体造型由低矮向修长挺拔发展,隋唐以体肥而嘴短的执壶为特色,之后变得更为修长,宋朝陶瓷造型清雅隽秀,元朝陶瓷中厚重硕大的日用器物较多,明清的陶瓷日新月异,其中以瓶类器物最为出彩。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 故宫博物院藏
“陶瓷”丰富了“时空形意比对法”的外延与内涵,扩充了整个体系。这门复杂的学问,蕴含着浩瀚的知识结构与文化脉络。
在陶瓷鉴定实践中,结合经验鉴定法,依据“标准学”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探寻被鉴定器物与标准器之间的异同,通过时空形意比对法综合“审美”“器型”“纹饰”进行断代,其后使用多个角度、多个陶瓷器物予以细节比对,继而得出真伪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