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目惊心:艺术品“金融创新”竟诈骗110余亿元!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标准体系支撑的艺术品市场,即使走向“金融创新”,也容易滑向诈骗、非法集资等披着艺术投资外衣,实则变相骗取广大投资者钱财的违法活动。
去年上海一中院曾公开宣判了一桩案件,一家艺术品交易所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诱骗投资者购买资产包份额,变相榨取投资者资金110余亿元人民币。
该交易所将金丝楠木等艺术品打包为“古墨集珍”等36个资产包进行发售,并勾结评估人员将价值仅人民币2900余万元的36个资产包虚假评估为人民币58亿余元,并据此确定发售资产包总额以及发行份额、发行单价等。此后,他们以互联网、宣讲会等方式公开宣传,诱骗投资人进行投资,并以对倒交易等方式控制资产包份额的交易量和价格。
案件中的被告人勾结艺术品鉴定、评估人员,使原本2900余万元的艺术品在虚假鉴定评估后呈几百倍趋势上涨,超过了艺术品原本的价值尺度与范围。而案件中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人员丧失职业操守,造成1万余名投资人损失合计40余亿元。
最终,相关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或罚金。
这一案件真实地反映出艺术品市场在标准缺乏和监管缺失之下虚假鉴定、评估横行的乱象,极大破坏了行业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艺术品市场失信于广大投资者。类似案件在我国艺术品行业内时有发生,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
在此,我们呼吁在行业内普及艺术品标准体系,使收藏者、投资者在标准体系中认清艺术品价值,使艺术品金融的创新发展有公允标准和规范秩序来保障,与此同时也使艺术品鉴定、评估专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有标准和规范来监督,确保真伪认定和价值评估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只有将艺术品标准体系在艺术品市场、行业中全面推行与落实,艺术品金融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助推国民经济在新形势下转型发展,同时将艺术品金融所产生的巨大财富真正惠及广大投资者和收藏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