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国家文件 - 详细内容
  • “鉴真章”第二讲|清末民初印章—“从善积德”













此印章为清末民初作品。底部刻有“从善积德”四个字,出自《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用以阐释《坤卦》“厚德载物”的要义。
印章表面以浅浮雕手法雕刻牡丹,刀工手法老练,独具匠心,将含苞待放的牡丹刻画得生动形象,饱满的花蕊栩栩如生,象征着多行善事不仅自己能有福报,子孙后代也能受到福荫。



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中,从善积德的教化和修养,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积极一以贯之倡导。举例如下:
佛家说,“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天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坛经》)。就是说心地澄明护住善根,要比天天祈祷诵经还要重要。佛家说广结善缘是种福田,会有福报。
道家说,“上善若水”。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水能适应任何环境,能包容万物,外在纯静至柔,内心大气至刚。这是一种“不争”之善,“无心”之善。水没有刻意去做好事,但好事自然而然就做了。这样的善,让人察觉不到,让人觉得理所当然。这是做人的一种胸襟和气度。上善若水,心善如水。

儒家说,善是“仁者爱人”,“仁者人也”。善良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人。这样的人能关爱他人,具有仁爱之心才是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标志。人要有善心、有善言、要积善。儒家说,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的善是一种由己推人的仁政伦理。



在民间,蒙学课本《三字经》开篇即说,“人之初,性本善”。在民间,常常有做好事精怪可以修炼成人、成仙的故事。在民间,也常常传说积善得到善报的故事。




想得一章,欢迎入群。

您的到来,相得益彰。






版权声明©
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公众号(微信号:zgyspjdw)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或邮箱(jiandingwang@163.com)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鉴真章”第一讲|龙图腾印章 - 2021.08.13
下一篇: “鉴真章”番外篇|从彭于晏身上读懂印章 -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