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第二节:选购这种紫砂泥肯定没错
(二)、红泥类
红泥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过手工挑选。它原矿呈黄色或者黄绿色,烧成后呈现大红色、赤红色、朱红色,它烧成温度偏低,收缩比较大,干、湿度控制较难,石英、云母含量较丰富,稳定性较差,烧制时容易变型、塌陷。红泥原矿是愈用愈红的,经过泡养一段时日后,令人刮目相看,呈现“包浆”之美。
红泥根据原矿层的不同以及风化的程度不同,分为朱泥,小红泥,大红泥。
1)、朱泥
朱泥是红泥的一种, 它属于红泥,但并不完全等于红泥,它是红泥中的精品。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
朱泥因泥性娇嫩,收缩率大,多用来制作小壶,且器型简单少装饰,很少有大件作品。朱泥烧成后壶身表面容易出现纵向的皱纹,所以自古以来都有“无皱不成朱”之说,这也是好的朱泥壶的特点之一。
2)、小红泥
矿料土黄,属于黏土类,泥料很黏,收缩比例大,制作工艺要求较高,烧成率低,容易开裂。
小红泥有黄龙山小红泥、红卫路小煤窑小红泥、赵庄山小红泥、川埠小红泥之分。
3)、大红泥
常见的大红泥有红皮龙、降坡红泥,较为稀少的是大红袍。
红皮龙: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原名叫野山红泥,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红皮龙烧制时较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松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烧成后全身密布满粗犷颗粒,显示出特殊风格,形成红润又具砂感。
降坡泥,它是在90年代初时,宜兴政府为开通丁山至宜兴的“陶都路”时偶然发现的,陶都路必经黄龙山与青龙山吻接处山坡,为使公路降坡平坦,筑路工程开始挖坡,无意中挖掘到一种紫砂原矿,后取名为“降坡泥”,此泥料颜色古朴,黄中代红,烧成后壶体中的黄砂隐现,于是大家开始争先恐后的挖掘,于是小山丘很快被削平。降坡泥的成壶色又可以叫橙红泥,橙红色泥,红中泛黄 。
大红袍,是对矿料特点的描述。大红,描述颜色;袍,描述状态。此泥红艳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但他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是泥中极品。
(三)、绿泥类
产自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泥,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不多,泥质较嫩,张力大、黏性低、砂粒易集结或排挤,烧成后泥色出众,吸水率佳,备受追捧。
分类:本山绿泥、本山段泥、段泥
1)、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片状,烧成陶后现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只有数厘米厚。本山绿泥是紫泥层的夹脂,也是原矿中比较稀少的泥料,他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所以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一般很少单独成型。
2)、本山段泥
在宜兴方言中,“团”也念“段”,也叫团泥,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原矿绿灰色,烧成后呈米黄色,但紫泥偏多,颜色就偏红,高温下偏青,偏灰,相反绿泥成分高,烧成颜色偏黄,高温下偏灰白。
随着紫砂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于是一些非产自黄龙山的紫砂矿料作为替代泥料开始得到大量使用,一些拥有黄龙山泥料者为自示清高,就把黄龙山出产的紫砂泥称为原矿紫砂,黄龙山也就被称作“本山”,而那些出产替代泥料的矿区则被称作外山。
本山段泥约定俗成特指本山绿泥和红泥、紫泥的混生矿源,说白了,就是来自黄龙山的段泥。
3)、三者之间的区别
1、根据烧成品的颜色就可以将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区分出来。段泥是烧不出本山绿泥颜色的,本山绿泥烧出来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无论烧制温度多高,烧结后也呈黄色,与天津鸭梨的底色极为接近,不会呈现青色、褐棕色、褐红色、褐棕红色,所有烧成后有各色斑点的,肯定是段泥。
2、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所以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但现在市场做小件产品的本山绿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烧制后可以看到颗粒,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绿泥不含“砂”,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目前在紫砂壶交易中,无论是卖矿的还是卖泥的、卖壶的,只要矿料是绿的,就都愿意将其称为本山绿泥,以期卖个高价。其实,本山绿泥除了颜色上的别致,在适茶性上,与段泥、紫泥、朱泥并无多大差别。从加工的角度上来说,更是费力不讨好,烧成率最低。如果按照物以稀为贵的说法,某些色彩层次丰富的段泥,存量更为稀少,价格倒更应比本山绿泥价格高了。然尔实际情况显然并不如此,其缘由就是这个市场中有许多缺乏理性的人愿意相信神话。相信本绿是泥中泥,快绝种啦,是可遇不可求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