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旧家具鉴定秘技:中国红木家具的收藏与鉴别
作为我国古典家具中的精华,明清红木家具近几年已成为收藏家们四处收集的宝贝。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越用越值钱,而且是越旧卖得越贵,那红木家具肯定算是其中之一了,许多人为了拥有一件心仪的明清家具而一掷千金。面对明清家具热,有关专家提醒喜欢收购古旧家具的消费者在投资之前先做一些必要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别明清家具:
雕工辨伪。雕刻是明清家具的重要装饰语言。鉴别仿制家具的雕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查刀法。仿造之物呆滞生硬,刻意追求形似,有时为了仿冒故意突出某个局部,使整个布局失去均衡。线条最简单,却最难做,稍不留意就会露出马脚,那些边沿线条、纹饰外线等,常常是露出破绽的地方。古典硬木家具的雕刻,非常讲究细部的精致,而现在仿制家具的材料较差,很难达到古典家具的精致。
气韵辨伪。气韵是中国古典家具的文化内涵,家具的气韵渗透到家具的每一根线条之中,体现在每一个造型之中。行家常说:“一件精品家具,自己会说话。”说的就是古典家具的气韵。如明代黄花梨圈椅的扶手端头,它的外撇造型如行云流水般洗练,上面常雕有简洁的线纹,给人富有弹性的感觉,这就是古典家具的气韵。现在仿制的古典家具仅仅停留在形似上,“邪”火大得很。学会辨别气韵,是鉴赏古典家具的基础,这需要收藏者博览群器,多欣赏真品,增长眼力。
打磨辨伪。在传统古典家具的制作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说法。在古时候,师傅做好家具后,学徒要对家具进行打磨,常常一磨就是数年,有的紫檀家具甚至是用竹片一点儿一点儿刮磨出来的。这种打磨功夫十分精细,决不遗留半点空白,特别是那些细微之处、深凹之处,都能打磨得非常光滑柔润,而新仿家具,大多是由机械打磨,外凸与平整部位可以抛光得如镜面,但在凹槽处,机械就无能为力,必定会留下毛糙的痕迹,而人工打磨也决不会像从前那样下功夫。
髹漆辨伪。各种家具都有独特的髹漆工艺,这里所指髹漆辨伪,主要是指珍贵硬质木材家具,即黄花梨、紫檀、红木类家具。这类家具的传统髹漆技法是“揩漆”工艺,首先进行打磨,以体现木材的天然纹理,然后用天然漆(生漆)髹涂于器物的表面,待漆快干时,用软布擦掉表面漆膜,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表面呈现光亮,这就是“清水货”。而仿制家具,常采用“混水货”工艺,即用有色的漆膜,覆盖家具的表面,看不到木材的天然纹理。
包浆辨伪。包浆,是古玩的行话,指古器物在传世的过程中,其表面所留下的风化痕迹。因木器容易上包浆,而且包浆层较厚,行话又称这种包浆为“皮壳”。古董家具的“皮壳”,通常是一层玻璃质状态,非常柔和,木质的纹理自里而外,色泽有一种宝石般质感,一擦就会显现出光泽。而仿制作伪的“古典”家具,常用漆、蜡等原料制出假的皮壳,有的甚至用鞋油之类材料作假。假皮壳的光泽是呆板的、浮躁的,用手触摸,真品的皮壳光滑温适,伪品则有一种腻涩之感,甚至粘手。
上面所述,只是一些古典家具鉴别与欣赏的体会,不能孤立起来。鉴识古典家具还有木材、器型、工艺、流派、年份等重要因素。一位成功的收藏家,必须是一个掌握全方位知识的专家,只要持之以恒,敢于实践,不断总结,就能收藏到好的东西。
明清家具鉴定并非无章可循,而是有其特有的规律性。不同时期的家具在造型风格、材质选择、装饰纹样以至家具品种上都存在着差异,只要认真观察,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想要准确的鉴别古代家具,以下几点是鉴别者应该必须具有的:
(1)丰富的实践经验;
(2)渊博的历史学、考古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3)对家具有全方位准确的了解。
此外,具体掌握明清家具的式样、榫卯结构、雕刻、款识等也是鉴别明清家具的基础。如注重家具形制的大小,了解不同形制的制作年代; 通过不同年代榫卯的特点来判别家具的时期;通过感知木材的光泽和气味、触感等来鉴别;了解不同时代的风格,从家具的细微处装饰来判断是属于哪个年代的工艺;通过款识来分辨真伪等。(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