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论坛 - 详细内容
  • 殷商时期 玉鸮(鹰)

      6.5cm 7cm 36g

      玉鸮在史前红山文化时期以出现,商代普遍用作佩饰,形制有大小、长短、宽窄、厚薄之分。一般均以去阴斜线勾出鸮头、眼、爪、尾,鸮身多为素面。商代动物形玉雕极盛,仅在妇好墓就出土7件玉鸮。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玉器保持了前一时期玉礼器、玉佩饰,丧葬用玉成为主体。战汉时期此类器型渐少,出现了更形象的鹰造型,此后玉鸮不多见。延至宋、元、明、清,玉鸮仍有作佩饰。汉代、唐、宋以后玉器形制有很大变化,逐步趋于写实,一改夏、商、周、春秋时期片状,逐渐形成近圆雕状,名称也逐渐以“型”命名“鹰”、“鹃”、“鹦鹉”等等。

          此件殷商时期玉鸮呈黄色,表面有石裂纹,土严重呈坑状,略带褐色土沁,鸮首凸起,臣字形眼,造型写意、美观大方,加工工艺略显粗糙,翅膀有硬器加工的痕迹,但仔细观察,其臣字形双眼是商周时期特有的纹饰,硬器加工痕是商周时期才应用的金属工具痕迹,土坑和磨损痕迹自然,因此断定这件玉鸮是殷商时期制作的鸮。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明代 仿西周玉樽 - 2014.10.18
      下一篇: 明代 羊脂玉镯(和田玉) - 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