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汉时期 出廓螭龙璧
高11.2cm 宽6.5cm 厚0.7cm 重72g
此件战汉时期出廓螭龙璧用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体布有褐色、黄色、黑色沁,有氧化白斑。璧内满琢卷云纹,上部边缘出廓部分琢有两龙纹、用镂雕技法雕琢。出廓璧,是玉璧的廓( 边缘) 外附琢有纹饰的璧。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石峡文化遗址和后期良渚文化中都出土有廓外附纹饰的玉璧雏形,往往形制模糊只可用类似表述,自春秋时期出现真正廓内外附加雕饰的玉璧,以两汉特别是东汉时最多。有的雕在两侧,有的雕于上部,手法多为透雕。纹饰有螭、凤、吉祥文字等。
战汉时期出廓璧有大、小两种,大的做悬挂或陈设观赏之用,小的是佩饰。镂空璧通常为螭虎、龙凤题材,龙身作弯曲爬行状,常与谷纹、蒲纹结合使用。出廓玉璧,数量极少,通常为陈设、观赏璧,这类出廓璧制作精美,有着较高的人文、历史、审美、工艺、工具、材料等研究价值,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