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会员天地 - 详细内容
  • 哼!瞧你这熊样……

    当我们把一种叫熊的动物被定义为“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时,我们会觉得这个画面过于空白,毕竟说出类似“瞧你这个熊样”的话是多少带有“色彩”的。

 

五品武职补服

 

    熊为猛兽,古时一度视为勇士或雄师劲旅的代称。毛泽东就有诗句称“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除此之外,勇猛引申到男子气概,熊甚至被喻为生男之兆。当然古人和熊这种野兽打交道很早,因此熊形从平面到立体出现在器物上也不足为怪。

 

商 玉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早期一些立体器物呈现熊的体态,即使现在看上去有些粗糙,但是纹饰的运用,注重器物轮廓,都有写实的倾向,把真实中熊的某些形象特征凸出甚至夸张,也使器物有了更多的象征意味。

 

汉 茂陵石雕 人与熊

 

西汉 四兽纽熊足铜鼎

河北博物院藏

 

西汉 鎏金熊形铜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东汉 越窑黑釉熊形灯盏

浙江省博物馆藏

 

    熊在汉代受到重视,汉代工艺家颇善塑熊,大气简约的风格融入,将疏略的线条与熊的体貌结合起来,其中还不忘熊的姿态表达,部分造型上为蹲踞状,以圆肥体型衬托憨厚可爱,写实意味逐渐加强。

 

明 玉熊镇纸

安徽博物院藏

 

 



明末 犀角雕鹰熊合卺杯

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后世吉祥文化的铺展,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形象增多,熊的形象与其他动植物搭配产生特定含义,例如鹰、熊组合谐“英雄”之音等,通过主题表达成为器物的重要纹饰部分,使得诸多佳作极具意趣。

注:本文为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处女座的那些事儿~ - 2015.10.31
下一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单行本出版 - 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