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会员天地 - 详细内容
  • 盲人也能"欣赏"到世界名画

    在博物馆参观,我们获得的最重要体验来自于视觉,而对于那些无法看见的人来说,又该怎么办呢?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盲人们被隔绝于欣赏艺术杰作与感受本国文化史的氛围之外。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奇事物总会不断涌现。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里就放着几幅Correggio的画作,这些作品全部都是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精细的、可供参观者触摸的名画3D复制品。虽然只是一些复制品,但是这也足以满足了盲人或视障人群对艺术的孜孜追求。

 

    普拉多博物馆使用的凸版印刷技术来自西班牙3D打印公司埃斯图迪奥斯·杜罗“Estudios Durero”,他们研发出了一种他们自己称之为“迪杜”(Didú)的独特的3D打印技术。该项技术主要依赖一种可以用UV灯固化的化学油墨,能让他们制作出兼具质感与色彩的3D复制作品,让盲人们也能够通过触摸立体浮雕图像真正体验到这些兼具质感与色彩的世界名画艺术珍品的美妙绝伦。 “这个项目在整个欧洲引起了许多关注,同时我们也在与另外的一些机构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负责普拉多博物馆3D名画复制品项目的杜罗公司首席设计师贝拉斯科这样表示道:“现在,大多数博物馆馆长决定要让更广泛的人群都能够接触到真正高尚的艺术作品。既然现在我们拥有了这些技术,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将教育、艺术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把数字图像转换为可触及的形象,向失明和视障的人们提供一个机会和我们一起来共享这部分的文化,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Leonardo da Vinci《蒙娜丽莎》的细节展现

 

    尽管对其技术的具体细节严格保密,贝拉斯科还是进行了以下一些解释:该项技术需先选取那些既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却又不包含过多细节的画作,制成高分辨率图像,然后设计师将画作细节融汇到新图像中,并且用特殊的墨水打印出来。这个时候就要保证所选用的材料在最终成像时能够精确展示画作中的每个细节。接着,再将一种化合物添加到事先标记好的区域中,使其具备外部纹理和立体感。“这类似于在面包中添加酵母使其膨胀。”贝拉斯科解释道。最后,真正的图像在填涂上原有的色彩后,再依照轮廓打印出来。再对画面的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全部过程要耗费四十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画作略有缩减,因为有些画太大,如果原样复制别人也够不着,那就失去了意义。

 

参观者仔细触摸画作

 

 

一个触摸者正在感受3D打印的名画“火神的熔炉”

 

 

此技术的引入为全世界艺术爱好者打开了新的大门

 

    有趣的是,该博物馆并不是第一个为视障人士如此别处心裁,在此之前,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巴黎卢浮宫都曾举办过针对视障人群的“触摸工作坊(Touching workshop)”。但是,将3D打印技术用进来这还是头一遭。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 2015.10.30
下一篇: 文化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 201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