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公告 - 详细内容
  • 识玉·绺裂纹丨艺术品鉴定欣赏知识

 

 

 

    很难想象一个经历百年千年的古玉,看起来依然光洁如新,器体上的“绺裂痕”,述说着它们所处的远古年代。

 

 

1

 

绺裂纹的产生

 

    绺裂纹,是岩石蠕动产生位移的表面微观现象,它是受大地应力作用和温差变化等因素产生的。玉石的体态是亿万年自然形成的,它自然纹理和体表、体内的杂质是一定存在的,往往加工时被工匠做为瑕疵去除或避开了。

 

 

2

 

绺裂纹的典型样式

 

 

 

商代 素璧

 

 

    每件古玉器都是选择用最精美的部分雕琢成器,当朝的玉器都是精美无比的。

 

    由于高古玉多数都是片状器物,承受力相对较差,玉加工成器后品玩数年再入土,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受到地应力和地温差变化影响,久而久之产生蠕动移位。形成了新的岩石颗粒边界滑动,进而产生新的变形、新的纹理、新的裂纹,由于这种裂纹很小且成片,称为岩石的绺裂,这就是我们考古作业中常见出土器物变形的表面现象-- 绺裂纹(肉眼可见到的细小纹理)。

 

 

3

 

绺裂纹的特点

 

    1. 高古器物、片状器物上多见绺裂纹,近古器物较少见。

    2. 器物上的绺裂纹往往规律而有方向,无特定位置。受力大的部位绺裂严重,受力小的部位绺裂较轻,明显轻重不一。另外,一件器物上不会完全布满绺裂纹。

    3. 器物总是薄弱的环节绺裂多(特别是片状器物),玉质差的部位严重。

    4. 器物绺裂纹内总是伴有沁色(棕色、黑色、红色等等),一定有轻重缓急。

    5.…… 

 

 

更多艺术品相关内容请关注订阅微信号“中国艺术品鉴定网”查看。

 

 

 

注:本文为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艺界动态】| 韩美林收山作现雏形 中国艺术品鉴定网/采编 - 2016.02.29
下一篇: 【艺界动态】| 文化部向部系统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通报文化工作 中国艺术品鉴定网/采编 - 2016.03.01